2021年5月28日晚19:00,《“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读书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600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由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主办,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春秋学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协办。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同学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本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有幸邀请到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2019级博士生吴志山作导读嘉宾,会议由春秋学社企划部向颖同学主持。
吴志山师兄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吴师兄介绍了《“中间地带”的革命》该书作者杨奎松老师的治学路径和学社经历,他指出杨奎松老师治学的独特优势在于大量引用中央重要档案等一手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许多与传统历史叙述不同的叙事。但吴师兄也指出,杨老师的治学路径使得部分文献无法表明出处,并不适合普通学生。紧接着,吴师兄讨论了《“中间地带”的革命》的版本问题,吴师兄指出新版本与旧版本相比,基本观点和看法没有太大变化,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部分段落增加了小标题,并给每一章最后添加了一个简短结语,方便读者阅读。
随后,吴师兄对《“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吴师兄指出该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在莫斯科的指导下进行革命到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共产国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经费支撑,中国共产党也明确自身是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并在组织上严格服从共产国际。莫斯科方面积极促进了国共合作,但也对国共合作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吴师兄提及了黄道炫老师的《张力与限界》,指出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有其现实因素。
随后,吴师兄分享了自己对本书的一些感想,吴师兄引用茅海建老师对《“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的评价,指出杨老师的学术著作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因此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学术困难,但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也是难得的理论训练。吴师兄接着推荐了杨奎松老师的其他书籍,并指出早期中共与苏共的关系、共产国际与苏共的关系、国际共运史等内容尚有继续研究空间。吴师兄最后借自己的研究,对《“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平津沦陷做了一些考证。
之后读书会进入提问讨论环节,徐佳炘同学提出了关于抗战初期中共内部抗战路线分歧的问题。吴志山师兄做了详细解答。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张文博分享了自己对于《“中间地带”的革命》一书的看法。张文博师兄指出杨奎松老师的研究视野开阔,其问题意识与洞见力,在相关作品中常有体现,值得学习。重视档案的搜阅、辨析,构建完备的叙事逻辑,是其研究的特点。张师兄还提到了档案、报刊等史料研读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研究时多从史料研读中寻找灵感。张师兄指出,革命史研究中还存在如政党体制、政治文化、国共两党路线政策的性质对比、革命理论、权力管道形塑等值得讨论研究的问题,可依托各层级档案资料的持续发掘与理解呈现,对上述问题予以回应。张师兄最后提到中共革命的世界革命意义,鼓励大家常读经典,有助于启发我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加深对中共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理解。
本次分享会加深了参会同学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和理解。读书会结束后,与会同学与嘉宾合影留念。
(春秋学社 徐佳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