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至25日,春秋学社响应党中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好“四史”的号召,组织队伍进行了“春秋学社聚焦红色史学家”暑期社会实践。在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队员们通过多种形式了解郭沫若、侯外庐、陈垣三位史家认识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心路历程,探寻他们勤奋治史的学术轨迹,聆听他们修身齐家的家风故事,深入体悟他们的求真理想和爱国情怀,并通过宣讲活动将所思所感传递给更多同学。行程充实,收获颇丰。
前期准备阶段中,实践队为准确认识研究对象,多次就“红色史学家”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与指导老师张越教授进行交流。7月23日,张越老师应邀为实践队作“红色史家的治学路径”主题讲座。张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那些倡导唯物史观、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史家可以被统称为“红色史学家”。回顾改革开放以后的学术研究脉络,红色史家群体的探索尚大有可为。以郭沫若、侯外庐等“五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家国多故的背景下被马克思主义吸引而走上红色史学道路,以陈垣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历史学者则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动转变研究范式,学习接受红色史学,汇入红色史家历史群体当中。这既体现了优秀史家的开阔视野,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包容广博的特点。张越老师的观点打开了队员们的思路,成为队员们深入理解红色史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回归历史场遇感悟他们的现实情怀的重要立足点。
在明确基本调研方向,设定总体调研目标的基础上,实践队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访谈、参观活动。
7月21日,实践队就陈垣的学术贡献、爱国情怀和家风教育三个方面的问题访谈陈垣研究专家、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教授周少川老师。周老师梳理了陈垣由医学救国、政治救国再到教育救国的转变历程,介绍了陈垣在抗战期间将史学研究作为反侵略武器的具体事例。在陈垣学术思想的多次转变当中,周老师抽绎出了爱国情怀这一根本驱动力,提出陈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并以79岁高龄入党的举动符合其思想的发展逻辑,顺理成章。7月24日,调研队成员集体参观辅仁大学旧址,实地追怀陈垣在抗战期间保护辅仁师生、讽刺卖国分子的事迹,更加增强了对这位师大老校长的敬意。
7月22日,实践队赴北京郭沫若纪念馆参观并访谈纪念馆馆长、郭沫若之女郭平英女士,队员们进一步领略到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文化人物的卓越风采,认识到郭沫若独特的研究风格与他深厚的国学基础、广泛的学术涉猎、过人的记忆能力、宏阔的历史视野均有密切联系,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探寻普遍社会规律的关怀赋予他的洞察力。访谈中,郭平英女士为队员们讲述了郭沫若与青年学子交往中的诸多趣事,还提到相比于“先生”的尊称,郭沫若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同志”这一细节,如此生动的史家形象令人动容。
7月23日,实践队与侯外庐之孙、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侯且岸老师开展访谈,访谈围绕侯外庐的人生轨迹、爱国情怀和学术成就三方面展开。侯老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史与侯外庐人生轨迹的紧密联系,着重介绍了侯外庐与李大钊的交游及其旅法翻译《资本论》的经历,明确指出侯外庐始终保持现实关怀和人民情怀,是一位心系国家民族、坚持探索真理的历史学者。他还深情回忆了自己儿时在祖父身边生活的片段,通过真实可感的故事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领会了侯外庐一生“韧的追求”。
访谈、参观活动结束后,实践队马不停蹄地整理了访谈记录,并调出前期搜集的文献资料对读,复盘调研思路,整合研究成果。经过一天的集体备课,7月25日,实践队通过线下、线上平台分别面向应邀来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和我校珠海校区史乘学社同学开展两场宣讲活动,展示调研成果,传递红色史家精神。社科大同学表示受益良多,就与三位史家有关的问题与实践队进行讨论,提出有效利用双方资源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家研究学习的设想;珠海校区同学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问题,得到实践队员的认真解答,社团间友谊得到进一步巩固。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系列胜利的百年历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变革世界巨大力量,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程。在“主义”激荡的“五四”时期,一大批心怀家国的史学家,将史学与现实紧密结合,在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急切渴求中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大旗之下,不仅推动了历史学的进步,发挥了其资政经世的传统价值,还有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力论证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红色史家从理论关怀出发,通过历史研究深刻阐释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他们中的多数在此后投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当中,他们的思想与实践已经成为党史、新中国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作为致力于“发展史学,弘扬文化”的青年学子,重新审视红色史家这一群体,研究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正当其时。
(春秋学社 杨晓锐、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