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动态
第十六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学术冬季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02     访问次数:

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第十六届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历史进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周期与进路”,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博研究生投稿近百篇,经过学术委员会的严格审阅,共遴选出参会论文45篇。

11月21日上午九点,冬季论坛大会隆重开幕。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耿向东研究员到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了我院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的历史、成就与今年主题,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中心张建华教授为大会送上寄语。北京大学的许卓越同学代表参会同学发言。

主论坛合影

在接下来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共有6位同学做主题发言。 两位世界古代史专业的同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弩和西北大学的龙沛先后做了题为“论阿里安对亚历山大的征服者形象的塑造”(评议人:龙沛)、“王朝观念、家族血脉与历史书写——萨珊帝国的崛起与王朝合法性构建”的发言(评议人:张弩)。

龙沛同学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李嘉勋同学的发言主题是“胡椒的全球化和平民化——从郑和下西洋到大航海时代”(评议人:赵佳琳),中国人民大学胡子豪同学介绍了他对“苏联对英美宣传中构建的反法西斯共同体”的研究(评议人:赵万鑫),浙江大学易恒同学做“走向干预世界人口增长:美国国际人口政策的出台(1965-1975)”的发言(评议人:侯方晨),西北大学母仕洪同学对“西方的伊朗史研究:缘起、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梳理(评议人:孙佳)。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吴愁、张建华、刘少楠、安然等老师分别就相关文章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指导意见。          

 

胡子豪同学发言

本届论坛按照所收论文的研究领域和时代,设置了世界古代史、欧亚、美苏、史学理论与文化史四个分会场。先由与会同学就自己的论文做简要陈述,评议人和其他与会同学进行评议和讨论,最终由参会教师进行点评。各个分会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发言人、评议人、评议老师充分投入到学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

22日上午9点,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以“历史进程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周期与进路”为主题的青年学者圆桌会议及师生对谈开始。受邀参加的学者有来自南京大学的王涛教授闵凡祥副教授和闵凡祥副王涛教授、复旦大学的孙遇洲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施廷副教授以和复旦大学的孙遇洲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施廷副教授以及我院世界史学科的各位老师。

这一环节由我院张建华教授主持,周施廷副教授首先作“从但丁研究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神曲》的传播与接受为例”的发言;孙遇洲副研究员的发言主题是“非洲解放运动的跨民族特性——以维里亚托·达·克鲁兹与中国为中心的探讨”;王涛教授的发言聚焦于“历史书写方式的数字人文转向”;最后,闵凡祥副教授分析了世界各国面对新冠疫情时形成不同应疫方式和效果的原因。本院教师张建华教授、李兴教授、安然教授等也就上述主题谈了自己的观点。

在提问环节中,与会各位老师就非洲社会主义的独特性、当今世界的文明冲突等问题与同学进行了热烈交流。通过本次圆桌会议,与会同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内涵以及历史书写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圆桌会议合影

为拓宽学术视野,本届论坛特还安排了三场专家线上讲座,与会同学有幸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施诚教授、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姚百慧教授的专题讲座,题目分别为“生态世界的连接与重塑”、“档案的利用”、“西方传染病疫源地研究中的歧见和偏见”,三位老师的精彩发言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关注。

在闭幕式上,高超、陈思琪、朗煜萱、李理四位同学分别对各个分会场的讨论情况作出总结,并表达了他们参会的收获、感受和对论坛的肯定与感谢。最后,由我院陈奉林教授发表总结发言并颁奖。

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自2003年首创以来,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学生主导和学生办会的宗旨,目的在于让研究生提前进入全真学术情境,加强学术训练、促进学术交流。论坛亦致力于为国内外世界史专业的学生提供结识和交流的平台。本届论坛圆满完成了上述任务,受到与会老师生一致好评。

闭幕式合影